锣鼓声起,乡音绕梁。在东社镇杨港居“戏暖桑榆敬重阳”活动现场,通剧新声社带来的原创现实题材通剧小戏《你想要什么》刚落幕,台下便响起雷鸣般的叫好声,老人们笑着擦去眼角的湿润,这份来自家乡的戏曲暖意,恰是重阳节最贴心的礼物。
作为源于南通童子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剧承载着楚越巫觋文化与江海民俗交融的千年记忆,其以南通方言演唱、锣鼓伴奏的粗犷纯朴风格,曾是乡间最鲜活的文化印记。如今,这朵戏曲“奇葩”虽被列入濒危剧种,却在南通市通州歌舞团(通剧团)、南通市通州区文化馆、南通市通州区剧目工作室以及通州区通剧新声社等团体的坚守中焕发新生。他们正用年轻人的热忱与创新,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时代活力。
《你想要什么》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主题思想聚焦现实题材,正是通剧“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不同于传统戏曲的经典叙事,该剧扎根现实生活,将百姓身边的故事搬上舞台,既保留了通剧特有的声腔韵味,又以“寓教于乐”为核心,用观众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情感共鸣点,让戏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能走进百姓心里、传递正向价值的文化桥梁。这样的现实题材创作,让濒危剧种在贴近时代中找到了生存发展的密码 。从通州区群众文艺调演的紧张排练,到乡村舞台的从容呈现,演员们用“四功五法”演绎现代生活,让传统艺术真正走进了百姓心里。
“这戏听得懂、接地气,比啥都强!”现场一位老人的夸赞,道破了惠民演出的真谛。通剧新声社的送戏下乡,不仅是把濒危剧种“送出去”,更是将文化温暖“递进去”——用熟悉的乡音消解距离,用现实的故事引发共鸣,让非遗传承在寓教于乐中自然发生。
当重阳敬老的传统遇上通剧传承的使命,这场演出便有了双重意义。通剧新声社用一部原创小戏证明:濒危剧种的生命力,藏在对传统的坚守里,更在与时代、与群众的连接中。未来,这缕江海遗音必将在更多基层舞台上,唱出更响亮的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