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活动

绝世神针冠天下——刺绣大师沈寿在南通的故事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10-23 字体:[ ]

今年是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沈寿诞辰150周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南通女工传习所110周年纪念。张謇和沈寿两位艺术至交的真挚情谊让后世称慕、传颂。现在,让我们一起回溯这段传奇故事,踏访他们在南通的足迹。

01 才情扬名于绣乡

1874年,沈寿出生于江南绣乡吴县,原名沈云芝,字雪君,晚年号雪宧。沈寿天资聪颖,自幼就跟着父亲学习古文诗词、练书法、赏画。七八岁时向名闻一方的姐姐沈立学绣,并以一幅习作《鹦鹉图》显露出过人的才情。从小受父亲艺文熏陶,常常把唐寅、文徵明等名家的绘画作为刺绣蓝本,这就区别于普通的实用绣而更胜一筹。到十五六岁时,沈寿的绣品非常畅销,名气在绣乡传播开来。

1893年,沈寿与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余觉成婚。余觉聪明好学,能书善画,结婚后常为沈寿画绣稿,夫妇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沈寿的刺绣也更具艺术气息,在上海、苏州一带非常抢手。

02 慈禧御笔赐福寿

余觉有一位老朋友单束笙,他也是苏州人,当时正供职于清政府农工商部,他向余觉透露了一个信息:慈禧非常喜欢刺绣,光绪三十年是太后70大寿,沈寿的刺绣若是献进宫去,一定能得到太后老佛爷的赏赐。于是,余觉亲自设计绣稿,由沈寿带着一帮绣工赶制,终于完成《八仙上寿图》通景画屏送到了宫里。这件绣品题材正合慈禧心意,而且八个神仙的形象栩栩如生,她赞叹这真是件绝世神品,于是授予沈寿四等商勋,这可是清政府对传统工艺的最高奖项。同时,慈禧还御笔书写“福”“寿”两字赐给余沈夫妇,沈寿之名便是由此得来。此后,她的作品也常常绣有“姓名长在御屏风”的朱文印。

03 受命东渡学绣艺

清末,全国各地大兴办学之风,农工商部按慈禧谕旨也准备开办绣工科,专门教皇族女子和朝廷高官家的女眷学习刺绣。为了把日本女子工艺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1905年11月,余觉和沈寿夫妇接收农工商部委派东渡日本考察学习。

日本之行,给沈寿的刺绣艺术带来重大变革。她发现,日本美术绣大量地运用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作为绣稿,绣出的人物、车马栩栩如生。沈寿透过日本绣看到西方绘画的与中国绘画差异巨大,西方绘画色彩丰富、层次深远,立体感强,这让她非常震憾。沈寿陷入沉思:今后如采用西洋画作绣稿,运用中国刺绣技法,特别在染线、运色方面精心研究,则中国与日本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正是沈寿创制仿真绣的思想基础,这一观点后来也收录于她的《雪宧绣谱》。

04 创新研制仿真绣

沈寿和余觉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分别被农工商部任命为绣工科总教习和总办,他们携苏州籍的一批刺绣能手开展教学。授课之余,沈寿等还在绣工科附设的刺绣工场担任技术指导,组织绣制清政府的外交礼品。这一时期,沈寿一直尝试着技艺创新,通过三四年的研究和实践,在沈寿的绣针下,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和西方艺术终于碰撞出火花,1910年,沈寿历时3年研制的第一件“仿真绣”作品《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完成,这是余觉以爱丽娜照片为蓝本,绘成铅笔素描画稿,沈寿用创新的针法绣制,神情逼肖地刻画了王后雍容华贵的形象。作品应邀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众人惊叹称赞,并荣获一等大奖。1911年,这件绣品由清政府选送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获“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凭”。清政府将此绣赠送给意大利帝后,轰动意国朝野。帝后夫妇亲自写信颂扬中国刺绣艺术,还馈赠给沈寿一枚带有皇家徽号的钻石金表。

05 相识南洋劝业会

1910年,沈寿与张謇初次相识于“南洋劝业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张謇是筹办人之一,并担任博览会的总审查官。时任绣工科总教习的沈寿则被任命为刺绣审查官。博览会期间有一段小插曲,让张謇对沈寿极为赞赏。劝业会上有一堂书法刺绣屏条,以董其昌手书的欧阳修名作《昼锦堂记》为蓝本刺绣,共12幅,气魄宏大,但在展会上并未引起关注。张謇认为此作不同凡俗,专门请担任刺绣审查官的沈寿进行鉴定。沈寿断定此为明代露香园顾绣作品,并自叹自己再学20年也达不到如此高超水平。当然,这是自谦之词,此时的沈寿绣艺已名冠大江南北。

这件顾绣作品经沈寿鉴定而一举成名,有日本商人想用重金购买带回日本,张謇生怕这稀世珍品流失海外,于是用300银元买下来,转赠给由他一手创办的博物苑永久保藏。如今,这件顾绣精品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南通博物苑。博览会上,沈寿的专业能力、严谨态度,以及客观公正的评审工作给张謇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张謇在北京、天津时,和余沈夫妇见过二三次面,一直保持联系。

06 主持女工传习所

1911年清王朝灭亡,余觉、沈寿迁居天津,但因局势动荡,刺绣销路不畅,他们创办的刺绣学校生源也很少,夫妇俩生活非常清贫,只能从天津回到苏州,于是,余觉写信向张謇请求帮助。此时,张謇准备在南通发展女子职业教育,同时他也爱惜沈寿才华,便邀请沈寿到南通教授刺绣技艺,余觉则到南通贫民工场担任负责人。

1914年,张謇建成南通女工传习所,沈寿担任所长,她对传统家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学绣方法进行了重大变革,采用集体上课的形式,同时,开设文化课和艺术课,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当年的南通女工传习所设置了三种学制:有二年制的刺绣普通班,四年制的刺绣美术班和五年制的刺绣研究班,分别教授花卉、翎毛、山水、仕女、肖像和油画的刺绣技法。学员在学绣的同时,还要学习国画、水粉、素描等美术课,以及古文、音乐、写字、体育等普通学校的课程,女工传习所培养了一批有文化而且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刺绣人才。

07 巅峰之作名海外

1915年,沈寿在南通完成旷世神绣《耶稣像》,此作耗时2年多,是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琪杜·雷尼(Guido Reni)的油画《荆棘冠冕》为蓝本,绣稿由我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梁绘制,当时他还是苏州的一位青年画家,正在自学临摹西方绘画。沈寿在人物面部和颈部,创造性运用旋针,肌理转折自然、细腻平服、光彩柔和;沈寿还采用拼色技法,即一根针同时穿上几种色线进行刺绣,如发卷、胡须用棕、黄、红、赭等多种色线合为一股,施以滚针,随着丝理的转折变化,完美表现了发须的质感和卷曲态势。

耶稣眼睛的表现也很独到,针法上虚实结合,在眼帘、眼角处用色较深、排针较密,到瞳孔处用色渐淡、排针渐稀,最精妙的地方是瞳孔处留下一点空白不绣,利用绣地的白色表现眼球的高光,从而丰富绣面层次,增强立体感。沈寿巧用针法和色线,使耶稣像不论从哪个角度受光,都不会因丝线的反光造成头像的变形,精湛的技艺形象再现了耶稣殉难的瞬间。此时沈寿创制的仿真绣技艺炉火纯青。

就在当年,张謇安排《耶稣像》参加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在展会上荣获一等大奖,此后曾长期展览于南通织绣局设立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分局。

08 病重嘱托捐珍品

沈寿在南通研绣、授绣八年孜孜不倦,不幸积劳成疾。1921年沈寿病重之时,张謇派人将《耶稣像》运回南通,但非常可惜,绣像运到南通时沈寿已去世。临终之际,她立下遗嘱,将此像以及意大利皇室赠送的金表、清廷授予的四等商勋,以及自己的刺绣作品等全部捐赠给博物苑永久收藏。抗战爆发后,这批珍贵的文物历经颠沛流离和几度辗转迁移,但一直得到张謇后人的全力保护。1986年,张謇嫡孙张绪武将《耶稣像》捐赠给江苏省人民政府、入藏南京博物院,金表、商勋及沈寿作品《古观音像》《蛤蜊图》等归藏南通博物苑。

09 心灵相惜成绣谱

沈寿博采中西,把西方美术融于传统苏绣创立了新的风格和样式,将中国刺绣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仿真绣”作品吸收西方美术用光、用色的技法,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富有质感,且作品色彩层次丰富,色调柔和透气,克服了传统苏绣平板、滞涩的缺点。

为了将沈寿的刺绣艺术保留下来,病榻上的沈寿一字一句口述,张謇逐字逐句亲自手录,他们合作完成了《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张謇在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绣谱共分八章,沈寿从针法、到线与色的运用,从刺绣的要点、到艺德修养和保健卫生等诸多方面,都作了完备的阐述,这是沈寿近40年艺术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和仿真绣艺术的理论著作,为苏绣、仿真绣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薪火绵延续荣光

女工传习所从1914年到1939年期间共举办15期,与沈寿一起教学的有姐姐沈立,她的学生金静芬,以及沈寿的侄女、著名革命家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等。沈寿去世后先后由沈立,以及传习所培养的一期学员宋金龄继任所长,她们在南通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刺绣人才。日军侵华、南通沦陷,1939年女工传习所停办。1942年张謇儿媳吴端华恢复组办张吴女工传习所,原来女工传习所的学员宋金龄、庄锦云等被聘执教。1944年,张吴女工传习所也因重重困难而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刺绣艺人们组织恢复生产。1959年南通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传习所早期学员进入研究所工作,在南通又培养了一批嫡传弟子。金静芬回到苏州,新中国建立后曾任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将仿真绣艺术在苏州发扬光大。2008年,南通“仿真绣”作为“苏绣”扩展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仿真绣”传人们继承沈寿“以心意运旧法”的艺术思想,创新研制南通“彩锦绣”并在全国再获殊荣。

当年的女工传习所位于南通城内濠河之畔,座北朝南,有三进二层青砖小楼和附属用户。1992年,在女工传习所旧址,南通成立沈寿艺术馆,现更名为南通沈绣博物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赠送给俄罗斯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就是由沈绣博物馆出品,这是继《奥巴马总统全家福》《比利时国王夫妇像》之后,沈绣博物馆第三次出品国礼绣品,南通“仿真绣”艺术再次传扬海外。在这里,您可以参观沈寿和女工传习所专题展览,观赏沈寿传人们的刺绣精品,听一听刺绣艺人给您讲述的故事。

南通博物苑收藏有沈寿的刺绣珍品等文物,沈寿养病时居住的谦亭也座落于博物苑内。如果碰上博物苑举办专题展览,说不定您有机会亲眼看到沈寿当年捐赠给博物苑的四等商勋和意大利金表,还有她和学生们刺绣的油画和观音造像。

在狼山脚下,有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叫“赵绘沈绣之楼”,这是1919年张謇由狼山观音院大殿改建而成,当年专门收藏展示佛教美术作品,因为展品中最负盛名是《(传)赵孟頫观音像》和沈寿绣制的《古观音像》,张謇按此为楼命名。现今已恢复当年的展陈格局,朋友们去狼山游玩时可去实地感受佛教美术的艺术魅力。

位于海门区的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来也投入沈绣艺术的传承发展,并推动刺绣产业发展。每年参加10多个国内外展会,先后获得30多个奖项。现有凯利绣品艺术中心、绣品实体经营店、沈绣传承与发展中心对外开放。市内外的朋友们可去参观展览、学习刺绣、购买刺绣艺术品和刺绣服饰,获得一站式“仿真绣”的欣赏和体验。

探访历史足迹,赏沈绣艺术,品传奇故事,相信朋友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