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举办的沉浸式话剧《棠梨花开》(暂定名)剧本提升工程暨南通市戏剧创作小组学习班圆满落幕。该剧是以“伶工学社”为题材创作的沉浸式话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羊驰,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田汉基金会欧阳予倩研究中心主任陈珂,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原院长、一级演员蔡伟,剧作家王晓思,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老师、二级演员杨妍妍,常州大学表演系主任、导演童劲杰等专家齐聚南通,为本土戏剧创作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首站,专家老师和南通戏剧创作小组成员们走进中国戏剧教育发源地——伶工学社。戏台屋宇与百年银杏,诉说着张謇先生创办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的先锋精神。
提升工程学习班上,南通市文广旅局四级调研员曹佩虹对各位专家莅临南通指导表示感谢。她指出,南通素有“话剧之乡”的美誉,从早期“小小剧社”的星火初燃,到“星星剧社”的薪火相传,戏剧艺术的血脉在这片江海大地上生生不息。在深厚的艺术土壤滋养和持续的创新探索下,南通话剧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倾囊相授,助推我市本土编剧、导演、演员等戏剧艺术人才茁壮成长。
随后专家们围绕戏剧的传统样态和新样态、情节叙事剧和时空代言剧、第四堵墙的打破、虚拟时空和现实时空的有机融合、如何处理戏剧的说教性和情绪价值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研讨和授课,并对《棠梨花开》剧本提出了高屋建瓴、有的放矢的指导意见。
在授课过程中,专家老师们聚焦核心命题:如何让承载百年文脉的伶工学故事焕发新生?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授课专家们一致认为,沉浸式戏剧不仅是形式创新,更需通过多维度感官体验,让观众成为历史的“亲历者”。陈金屏主任表示,创研中心将协同各方力量,充分吸纳专家智慧,打磨兼具思想深度与市场活力的精品剧作,助推“伶工学社”这一南通文化名片绽放其时代光华。
本次学习班以历史根脉为基,以创新表达为翼,既是对张謇戏剧教育精神的崇高致敬,也是南通戏剧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创作小组成员代表全程参与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