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游内蒙古 魅力乌拉特”第九届西部民歌会日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开幕,拉开了为期五天的民歌狂欢序幕。开幕式在热情的“乌拉特迎宾宴”中开启。身着盛装的乌拉特民歌手献唱经典乌拉特民歌,迎接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37支代表队。
由江苏省文化馆选送的,南通市文化馆创排作品海门山歌表演唱《唱起山歌心连心》代表江苏省登上舞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演员同台交流演出,并凭借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呈现,荣获“最佳表演奖”,为南通再添一份荣誉。江苏省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
海门山歌起源于明清时期,是流传于南通海门一带的民间歌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融合了吴语山歌的婉转清丽与江海平原的生活气息,曲调清新甜美,情感细腻自然。此次获奖的《唱起山歌心连心》以海门方言演唱,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用朴实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描绘了新时代乡村的日常图景和年轻人之间真挚淳朴的情感交流。“山前唱歌哎山后应,山前哥哥(山后阿妹)表真情”这样的唱词,既保留了传统山歌的原生态韵味,又通过现代舞台的编排,在节奏、服饰和表演形式上增添了时代感,让老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场民歌盛会,是一次真正的“以歌会友”。舞台上,爬山调的豪迈、乌拉特民歌的悠远、青海花儿的热烈、陕北民歌的苍劲、广西壮族山歌的婉转……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歌此起彼伏,仿佛一幅气势恢宏的中华民歌地图。而来自江海平原的海门山歌,以方言的柔美语调和细腻情感,为这片辽阔的草原带来了水乡的温润气息。
一曲山歌,连接江海,也牵起人心。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海门山歌艺术价值的肯定,也展现了南通在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播方面的扎实努力。未来,这朵生长于江海之滨的民间艺术之花,将继续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盛放,传递属于这片土地的温情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