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开发区公共文化中心320室琴韵悠扬、翰墨生香,由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文卫专委会、能达剧院联袂打造的公益文化沙龙在此启幕,以“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专题讲座与“南通古琴四百年”艺术雅集双璧辉映,为市民朋友们献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文博研究馆员陈金屏的《丹青代有 经典迭现——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解读》专题讲座中拉开帷幕。作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工程"的主持者,陈主任以李方膺等艺术巨匠为脉络,解读南通美术群体"以笔墨写江海魂"的百年传承,现场展示的《李方膺研究》等专著更让观众触摸到南通艺术文脉的温度。
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南通古琴溯源工程研究人员梁辉主讲的《南通古琴四百年》,则带领听众穿越时空长廊,从徐立孙开创梅庵琴派,到当代琴人在国际舞台的惊艳亮相,串联起南通古琴艺术的四世纪风云,诉说着江海琴韵的沧桑与新生。
随后的古琴雅集堪称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对话。学员们轮番献艺的独奏环节,既有《良宵吟》的澹远之境,也不乏《酒狂》的创新表达。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娅妮老师一曲《梅花三弄》,清越琴音中似见寒梅傲雪。合奏《归去来兮》则如群鹤翩跹,尽显古琴中正平和之气。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跨界节目:古琴与诗朗诵《狼山观海》相和,江涛声化作指尖流淌的泛音;琴歌《阳关三叠》以声入情,唱尽千古离愁;崇川区文化馆昆曲演员陈毅将《琴挑》水磨腔缀入丝弦,演奏者朱个钱龙以笛箫共舞,东方音韵在琴箫共振间铺展成流动的山水长卷。
活动尾声,市创研中心、市文艺家陈金屏工作室向能达剧院赠送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李方膺研究》,剧本集《一米阳光》《拾得》等。来自法国的Yann Leost刚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一个月,本次讲座和古琴沙龙让他听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作为资深戏剧爱好者,对南通的戏剧生态也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参加星星剧社等公益剧社活动,进一步感受中国戏剧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场融合讲座、展演、传习的立体化文化活动,搭建起公众亲近传统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生根发芽,让江海文脉在创新传承中永续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