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第六批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4-18 字体:[ ]

4月10日,如皋市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正式核定公布65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六批如皋文物保护单位,囊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种类别。其中包括运盐河如皋段徐家桥唐宋遗址、如皋唐宋县衙甬道遗址等古遗址2处,吕岱墓古墓葬1处,梁公井、贲家巷红军井、育婴堂旧址等古建筑18处,万代瞻仰石刻、菖蒲庵石刻等石窟寺及石刻2处,史家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2处。

根据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要求,从2022年3月开始,组织开展了推荐申报工作。申报遴选过程中,各镇(区、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如皋市相关部门倾力协作,评审专家组严格把关。为确保公布顺利实施,如皋市文体广旅局会同党史、规划、住建等部门,深入一线实地核查,充分研究论证每处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既有宏观谋篇布局,又有微观精准发力,同时兼顾文物保护与合理适度利用实际,又能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顺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申报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也为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公布,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申报遴选侧重于反映伟大革命历程的革命文物以及重要考古新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比大幅提升。古遗址、古墓葬“含金量”十足。运盐河如皋段徐家桥唐宋遗址、如皋唐宋县衙甬道遗址等古遗址的考古发现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一大批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如皋历史文化,重新焕发出灼人的光华。将吕岱墓古墓葬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丰富和填补了如皋各个历史时期文明演进序列中的缺环,使如皋的历史发展链条更加完整。二是从地域分布看,区域优势更加突出。如城、江安、白蒲、丁堰四个文物大镇新增占比达到71%,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城关镇如城街道文保数量达到46处,可满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保数量不少于45处的要求。既增强了四个文物大镇的区位优势,也凸显了如皋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白蒲古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丁堰镇申报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江安镇定位“江苏红军小镇”、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重点文物工作。城南街道、长江镇、下原镇、吴窑镇、九华镇实现文物零突破。三是从时间轴线看,跨度超过1700多年。涵盖了从三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类文物,体现了如皋在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三国唐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以及近现代重要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基本特色。如皋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利用,大大激发了如皋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无限活力,让如皋文化光彩更加绚丽夺目。

至此,如皋市共形成6批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168处,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18处,其中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如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如皋市文保数量呈金字塔型架构得到重塑,形成梯次合理、结构科学的文物资源体系,为研究如皋历史、文化、民族史的宝贵实物资料,更好展示文物的社会功能,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步,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如皋市文物局)将会同如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将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促进如皋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