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 来源: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3-27 字体:[ ]

    3月22日,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场舞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对广场舞委员会2022年工作进行了总结,研究确定了2023年工作重点,全体委员无一缺席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委员会由南通市文化馆联合北京市文化馆、河南省文化馆、海南省群众艺术馆、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于2021年5月8日在南通成立。会议由广场舞委员会秘书长、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研究馆员崔世莹主持,广场舞委员会主任委员、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作工作报告。

    2022年,广场舞委员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歌广场舞作品推广。联合北京市文化馆,以冬奥主题歌《一起向未来》音乐为舞曲,组织全体委员带头编创和表演广场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全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社会各界群众迎冬奥、庆冬奥的喜悦心情。同时向中国文化馆协会会员单位发出倡议,动员文化馆(站)舞蹈骨干打造易于普及推广有特色的广场舞新作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在各地和网络上广泛宣传展示,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冬奥文化活动中来,引领大家学跳冬奥广场舞,感受群众文化的绚丽多彩。央视新闻三次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是启动编辑《广场舞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2)》。4月初,中国文化馆协会发出征稿通知,启动《广场舞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2)》编辑工作。全书分5个部分,“总报告”部分介绍2018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的做法;“发展观察”部分由群众文艺领域专家就广场舞的主要特征、艺术优势、美学特色、研究走向等进行梳理总结,回答广场舞理论问题;“地方扫描”部分介绍部分省(区、市)和重点城市近年来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项目和做法;“典型案例”部分则把视角面向基层,介绍各地如何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的广场舞活动;“大事记”部分选摘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城市文化系统广场舞活动大事。

    三是承担广场舞类培训课程视频录制。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委托,广场舞委员会参与“2022年文化馆(站)行业网络培训——全民艺术普及示范网络培训”广场舞类的课程设计、课件录制和后期制作。针对全国各级文化馆、城乡社区开展广场舞活动的业务骨干、活动组织、培训辅导、作品创编等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培训课程规划、制定培训课程方案,按照委托方确认的课程设计规划,选择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具备一定行业知名度的讲师录制培训课程视频并制作培训课件。拍摄制作3门课程,每门课程2小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聚行业”板块播出。

    四是开展“群星奖”带动下的广场舞普及与创新研讨。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压缩、压减国家级奖项的背景下,第十九届群星奖增设广场舞奖项,顺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体现了群星奖的群众性和广泛性,也让文化馆从业人员更加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今后工作的方向。广场舞委员会动员全体委员围绕“‘群星奖’带动下的广场舞普及与创新”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广场舞推广与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研究》课题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2022年度课题研究项目立项。

    2023年,广场舞委员会计划重点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申报承办全国广场舞展演。二是完成《广场舞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2)》出版发行。三是参与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的“文化馆(站)高质量巡讲”系列培训。四是组织全国广场舞创作研讨及优秀作品示范活动。五是注重与其他专业委员会、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六是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全体委员的工作积极性。

    广场舞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进波、吴灵、张巍、赵力民先后发言,表示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细化2023年相关工作安排,通过全国广场舞地方展演和广场舞编创、培训、调研等工作,进一步促进广场舞高质量开展。所有参会的委员围绕基层广场舞活动组织、广场舞创作推广、广场舞资源共享等分别进行了交流。

    广场舞委员会顾问、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舞动北京”创始人阮兰玉就广场舞编创、优秀作品及团队展示、广场舞数字化推广,特别是不忘初心地把全国广场舞优秀品牌活动持续推动发展等发表了观点;广场舞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陈蜜就文旅融合背景下广场舞再定位、广场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秘书长孟详也、秘书处干部李丹丹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