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和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8 10:43 累计次数: 字体:[ ]

艾晨委员:

您的提案《关于保护和传承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南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遴选、场馆建设、保护机构建设、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名录体系,传承队伍日益壮大,保护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南通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3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25个;共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以上传承人30名,市级以上传承人238名。二是构筑保护载体,基地建设成绩可嘉。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传承基地73家,成为了宣传南通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确保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三是建设公共场馆,推进项目展示阵地化。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运用实物、史料、图片以及多媒体等展示方式,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特色风格、工艺流程以及当代保护传承情况,成为展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外交流等工作成果的窗口。四是发挥人才优势,重视理论研究。我市于2013年8月正式成立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为全市非遗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科研平台。我市还先后出版了《江海遗珍》《江海记忆——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江海流韵——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等书籍。五是充分利用节日,推动全民参与。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演出等系列活动,让全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增强了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我市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计主题活动,扩大社会影响,特别是2013年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南通展在全省反响良好,加强了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六是开展文化交流,不断向外传播。近年来,南通市非遗项目多次走出国门,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为南通文化“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色织土布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南通特色非遗项目在尼泊尔、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广受好评,提升了南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美誉度。南通仿真绣作品《奥巴马总统合家欢》《普京总统肖像》《比利时国王夫妇肖像》等作为国礼使用,为国家外交作出了贡献,以文化的形式推介了南通。

虽然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去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政协委员的要求,多措并举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一、针对您提出的“放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遴选标准”的建议,我们将探索实施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中提到实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明确取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资格的具体情形。以后我们将适时出台《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组织专家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奖励一批、通报一批、取消一批,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突出财政补贴的激励导向作用,破除传统“一刀切”的补贴模式,突出差异化、实效性。

二、针对您提出的“多部门联合支持传统手工技艺非遗项目”的建议,我们将规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打造“4+4”重点项目。2018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我市南通仿真绣、南通色织土布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其中,与苏州市、扬州市并列全省第一。然而,目前我市传统工艺非遗项目的发展,无论在全盘性的规划指导上,还是在有效实施规划的运作管理机构设置上,尚有缺失。数千家工作室、作坊,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沟通合作,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出现产品模仿抄袭等恶性竞争行为,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很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此,一方面我们将根据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突出工匠精神,结合南通实际,出台《南通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长远发展规划》,组建南通市传统工艺振兴联盟,将传统工艺纳入整体发展范围,推动传统工艺更加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利用好南通传统产业优势,打造“4+4”重点项目,即我市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南通色织土布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以及我市极具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4个项目:梅庵派古琴艺术、通作家具制作技艺、红木雕刻、玉雕,对列入“4+4”重点项目的企业、单位和人员,每年有针对性地在发展项目中予以关注和支持。由政府牵头,为项目的合作、发展搭建平台,加大政策引导和产业资金扶持。

三、针对您提出的“推动南通市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建议,我们将积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南通滨江临海,江海文化已成为显著的南通文化特质。新时期,江海文化发展百花齐放、多元融合,海安花鼓、如皋木偶、如东杂技、海门山歌、启东版画、通州僮子戏等南通非遗项目展现出时代风采,涌现出吴元新、黄培中、李玉坤、焦宝林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批有影响的知名非遗传承人、梅派京剧传承人、知名作家等文艺人才,板鹞风筝、蓝印花布、沈绣等南通特色非遗项目在美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大放异彩,为国家外交做出了贡献,以文化的形式推介了南通。应该说,南通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秀的文化传承链、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具备申报条件。为此,我们将依托南通江海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单个的项目保护提升到对其依存的自然、人文等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使南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景观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真正的“活文化”。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