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3 10:56 累计次数: 字体:[ ]

陈加国委员:

您的《关于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实现良好发展的同时,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非物质”的属性而变得更加稀缺,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与利用。因此,通过产业化模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商业化,不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虽然能够以产业化发展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与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产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应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传播,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这就决定了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等公共性机构和组织的积极参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更多地是从政策方面入手对产业化发展进行引导,并对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等进行规定。

近年来,我市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品的融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等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某些元素通过物化的商品展示出来,通过文化艺术方面的呈现来提升美学和经济价值。

首先是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恢复生产,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濒危代表性项目,采取优先抢救与扶持措施,整理、保存相关资料,逐步引导其恢复生产;对有市场潜力的但生产力量分散的代表性项目,鼓励采取“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恢复生产。

其次,政府为代表性传承人组织生产、授徒传艺、展示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运用传统核心技艺开发适应当代民众审美需求的产品,推动传统产品功能转型;支持和帮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产品宣传,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积极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技艺展示、产品销售的渠道和平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传统民俗节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保护是原则,开发必须服从保护工作的需要;开发不是要去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而是重点去开发市场;尤其是开发不能一味求大、求新、求全,而要尊重历史、呵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和产品流通方式原本就是多元化的,既有纯手工生产,也有手工与简单机械相结合的生产;既有自产自销,也有产销分离;既有家族小作坊式生产,也有公司化专业化生产。因此,我们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不能急躁冒进,随意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生产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之路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恢复“自我造血”功能,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事业和文化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势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支持和良好建议。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