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展示江海文化元素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9 15:25 累计次数: 字体:[ ]

包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展示江海文化元素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江海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城市地名和雕塑是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市形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保护传承江海文化。我市先后公布了4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10大类,共有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53个、市级项目125个。南通仿真绣、南通色织土布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免费传习班,结合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推出非遗展览、演出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社区建立非遗工作室、工作坊、体验中心,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和展演,受到群众欢迎。积极推进南通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南通风筝博物馆积极组织开展“南通板鹞风筝进校园” 活动,编写了《风筝文化进校园辅助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传统非遗技艺起到良好效果。

二是着力强化地名特色。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名管理服务和地名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68号)文件精神,我市于2018年出台了《南通市市区地名管理规定》,明确了相关要求。在地名设计上着力体现南通地方特色,有反映南通悠久江海文化的,清末状元张謇的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成为新城区地名命名的重要参考,如江淮路、江纬路、海端路等;有反映濒江临海的自然风貌的,如滨江路等;还有反映城市发展的,如通京大道等。

三是持续打造文博品牌。博物馆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中起着重要作用。南通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博物馆文化已成为南通地域文化中最具影响、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环濠河博物馆群提升工程,建立博物馆联盟合作机制,扎实推进南通博物苑拓展、珠算博物馆改造、纺织博物馆改革三大提升工程,积极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市级试点工作,实现环濠河博物馆群资源优化整合。同时,以整体提升工程为突破口,以高质量发展个性指标为抓手,提高全市博物馆服务品质和水平,去年我市新增1座博物馆,全市博物馆完成接待参观480.2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48场;23座备案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60多个,其中1个入选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2个入选省“2019年馆藏文物巡回展”,3组6件文物入选省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水蕴华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

虽然我市在打造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市城市雕塑缺乏统一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城市雕塑水平较低,雕塑管理较为薄弱。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此项工作。

(一)持续强化城市地名特色。着力强化规划管理,编制市区地名规划,制订市区地名命名、更名规则,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建立市区地名储备库。着力完善协调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民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的会商制度,完善设立专家咨询机构,明确地名命名、更名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以及地名命名、更名需要论证、听证的具体情形。抓好地名日常管理,加强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和民政部门的联动,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中规范使用标准地名。

(二)积极推动城市雕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机构设置。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通城市雕塑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市城镇雕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市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成员单位,城市规划专家、风景园林专家、美术家、雕塑家、建筑专家为组成人员。二是加快编制雕塑规划。由于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差别较大,目前全国尚无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编制的统一规范,我们将先期做好我市历史文化等题材的调查研究,以此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吸收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参与,同时遵循艺术规律和公众的意愿,防止近期规划建设项目集中和过多的问题,为城市未来雕塑建设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场馆,结合重大节日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城市雕塑知识,提高社会总体艺术修养水平。四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城市雕塑坐落在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持之以恒的维护和管理。我们将在注重城市雕塑建设的同时,建立完善城市雕塑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部门和单位,定期进行专业化管养,保持城市雕塑的形象和风采。

(三)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持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制度建设,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大走访活动,推动《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策划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活动,举办“南通非遗集市”等非遗展览展示活动,精选我市传统技艺美术类和食品类市场前景好的非遗项目进行展览、展销,着力推动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用活态传承推进传统工艺振兴,扶持好南通仿真绣、色织土布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项目,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旺盛的生命力。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