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南通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3 10:47 累计次数: 字体:[ ]

民建南通市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南通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市旅游系统围绕“建设长三角富有魅力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景区培育、精准营销拓展、市场监管满意工程,全力推动南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782.71亿元,同比增长10.4%;接待海内外游客527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接待上海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但不可否认,南通旅游起步较晚、瓶颈突出,对照全域旅游发展的系列要求和具体指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汲取您委提案中的具体建议,会同市交通运输局、教育局、体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狼山度假区管理办公室等市相关部门,突出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政策配套,以全局定位、举全市之力,促进全市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创新全域旅游思维。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与江海大旅游格局相匹配的工作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江海英才支撑,注重共享共建,促进创业富民,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新使命,推动五山、五水、五洲等地区的旅游开发,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崇川和港闸、如皋和通州、崇川和通州的生态和旅游资源,按照一张蓝图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内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全面提升市区旅游发展能级。在城区重点突出五山片区规划,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结合上位规划和现行实际,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思想,为森林公园发展制定大纲。

二是推动项目建设,强化产业精品供给。立足本地的江海旅游资源特色,探索树立一批体现南通城市品牌的文化旅游IP。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教育等融合发展,整合具有南通江海核心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项目。依托“中国近代第一城”,重点加快深化濠南、寺街-西南营、唐闸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推动白蒲、余东、余西、东大街等古城名镇的保护开发。围绕南通教育之乡的美誉,开发一批有特色、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打造课程品牌,吸引省内外学校来通研学。放大南通文博之乡效应,提升环濠河博物馆群、李昌钰博物馆等一批特色馆院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康送”的融合发展。发挥南通长寿之乡品牌和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加强旅游与医疗康体、养生养老产业的融合,支持全市度假区内、景区周边发展旅游康养居所和养生养老社区。加快打造一批品牌景区和乡村游精品,进一步做优濠河景区,重点推动五山、五水、五洲等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开发创意衍生产品和活动,增强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加快推动启东文旅城、如皋盆景大观、洲际梦幻岛、航母世界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富含游乐资源、具有观光体验功能、面向旅游市场的特色文旅产业项目。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夯实全域旅游基础。全力推动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三网”发展,为全域旅游发展夯实配套基础。通沪铁路、南通西站将于今年建成投运,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重塑南通城市格局影响深远,市交通部门将统筹考虑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的接驳运输,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后续也将开展轨道开通运营后多种运输方式的接驳研究。积极推动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统一管理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点、旅游A级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公共配套建设。实施“旅游+互联网”战略,建设南通旅游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假日旅游调度、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宣传营销等多种功能。

四是创新营销方式,做大南通旅游品牌。不断提炼南通文化精髓,制作有影响力的南通形象旅游宣传片。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加强与同程网、携程网等OTA企业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专业化、品牌化营销模式,集中推介南通文旅产品,提高南通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大旅游全方位对接上海力度,每年在上海举办两次大型旅游推介活动,让更多到沪的海内外游客来通旅游消费。依托南通旅游推广中心和旅游直通车,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季节、适合不同年龄的各具特色的南通旅游产品,确保月月有新活动、四季有新线路。充分挖掘上海迪士尼、节庆、会展、旅行社“四种”资源,把旅游推广作为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南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