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08号建议的答复(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工作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8-21 17:01 累计次数: 字体:[ ]

王彦芳代表:

您提出的《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非遗传承发展工作的关注,所提出建议很宝贵很中肯。南通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国家级项目12个,省级项目53个,市级项目148个,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保护制度。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一、加强媒体宣传,展现非遗独特魅力

今年我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非遗宣传力度,在追江赶海游南通、文化南通等微信公众号上发表非遗相关文章,介绍、阐述南通特色非遗项目保护情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利用新型媒体平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尤其是学生群体更加了解本土的特色项目,使其萌发了解、学习、喜爱的兴趣与动力。

二、加强绩效评价,调动传承人积极性

近年来,在中央文旅部、省文旅厅的大力推动下,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日益建立,形成了以活动数量、活动质量和参与广度为考评依据的周期性绩效评价系统。下一步,我们将探讨市、区两级非遗传承人绩效考评体系的可行性,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与资金保障,规范报酬标准和奖励机制,强化非遗传承活动与绩效考评工作关联程度,调动非遗传承人积极性,提升非遗传承活动质量。

三、加强部门联动,培育优秀非遗课程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与推进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协助,市区文旅部门需要加强与各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联动工作,在推进“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甄选青少年感兴趣、易学习的项目,使非遗项目与学校的校园文化、传承场所与教学场所、非遗课程与学校选修课有机融合,让学校成为非遗传播、学习、传承的新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薪火相传。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