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22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仿真绣(仿真绣)刺绣艺术融合创新发展建议的提案)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11-03 13:48 累计次数: 字体:[ ]

张蕾代表:

您的建议《关于仿真绣(仿真绣)刺绣艺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通仿真绣,又称“沈绣”,是由近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独创。2007年,南通仿真绣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一直以来,我市的南通仿真绣坚持走“以产养研、以学传艺、以研创新”的保护、发展之路。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的总体保护方针原则下,遵循“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开发利用、科学发展”具体工作原则,保持南通“仿真绣”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的原真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在 “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城市”思路的指引下,开展了卓有成效地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挖掘传统技艺,拓展仿真绣创作题材,研发创新刺绣技法,创作出许多仿真绣艺术新作和精品。仿真绣艺术品不断在国内各种艺术活动和展会上亮相,现场演示仿真绣技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奥巴马总统合家欢》、《比利时国王夫妇肖像》及《普京总统肖像》等,数次的国礼效应把南通仿真绣推向了世界,为我国的外交作出了贡献,以文化的形式推介了南通。

近几年,南通仿真绣不仅走进了社区,还走进了校园,与高校合作等校举办专题讲座,有数万人次参加了专题听讲,让广大师生认识了解非遗艺术、传承历史及发展过程。开设南通仿真绣非遗公益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让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群体都可以走进非遗,学习独特的刺绣艺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通仿真绣的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其艺术价值来体现文化内涵,加速创新开发与文化融合。我们通过举办非遗文创大赛及作品展览,利用大赛展览活动成果,研发非遗文创精品,打造真体面、有脸面、上台面的南通非遗“伴手礼”,并通过“非遗集市”、“非遗嘉年华”等大型活动中推广,使之发展成为有品牌、有产品、有市场的南通特色非遗文化产业。

为了扎实推进南通仿真绣的保护工作,提倡非遗传承理念创新,下阶段我市将积极为南通仿真绣传承人及传承基地搭建平台,组织开展“走出去”活动,与各地刺绣传承人进行技术交流;举办“请进来”系列活动,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为仿真绣传承人提供理论学术指导。组织征集各地代表性传承人的刺绣作品,举办刺绣主题作品展;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仿真绣的保护性开发,让非遗与科技融合;利用地方产业优势,鼓励仿真绣与家纺业跨界合作,让传统与时尚交融,在非遗与更多领域跨界融合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南通仿真绣传承保护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处理和解决好保护工作的方向性和策略性的矛盾,让仿真绣在南通这块土地上,得到薪火相传,繁荣发展,实现保护成果社会共享的目的。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基础在于文化,特有的城市文化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无形力量。南通仿真绣作为南通独特的城市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