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剑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送文化、送文明下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下乡是推进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今年来,我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为目标,高标准
、严要求指导落实文化下乡相关工作,有效保证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强化阵地建设,夯实农村文化服务基础
强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自2016年镇(街道)、村(社区)启动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于2018年底实现全覆盖,较省定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任务,且建成标准高于国家、省级标准。积极推进县级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形成以“标准化定制、专业化生产、均衡化配送、精细化服务、科学化考评、制度化保障”为基准的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以及以“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为基准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服务供给,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农村群体文化需求,统筹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工作、送戏送书送展览送培训下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组织文艺演出、送春联、知识竞答、灯谜竞猜等系列活动,通过“一站式”服务方式,将先进文化带到乡村,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因在文化下乡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南通市文化馆入选2021年全国“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4场、鼓励有条件地区实现“一村一场”的要求,以县级文化部门为实施主体,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组织优秀戏曲演出团队到农村开展惠民演出,丰富基层文化供给、弘扬传统戏曲文化。
三、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水平
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公共文化队伍。指导基层配齐配强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支持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团体,积极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团队,通过学习培训、辅导交流、组织活动、资助扶持等方式提升群众自办文化能力和水平。指导团队参与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申报,我市目前共有启东市新世纪合唱团、通州区金沙街道百花艺术团等21家团队入选。
在开展文化下乡过程中,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需求不能充分满足、配送服务精准度不够、基层队伍相对较弱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继续紧密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文化下乡相关工作。
一、多措并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采用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度,提升农村地区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高文化下乡工作效率效能。在此基础上,丰富基层文化下乡形式。充分依托南通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南通市文化馆联盟,以及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畅通资源流通渠道。组织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以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百姓家门口。
二、依托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推进城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创新组织形式,打造“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依托文化云、公众号等平台,云上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线上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云”覆盖推广工作,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下沉到基层服务阵地,让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力争到2025年实现覆盖率100%的目标。
三、重视人才,健全文化服务团队
强化基层队伍培养。指导各县市区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等途径,为基层文化队伍搭建学习提升、展示才华的平台。加强对于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扶持,根据省文旅厅的部署安排,有序推进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组织省组织优秀团队展演展示,带动更多文艺团队、文艺“带头人”成为文化活动开展的主力军,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年9月8日